新闻资讯

400-8325-007

热门标签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南京猎头公司:科研转化缺双能人才?南京企业对接技巧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0:59:17 作者:南京猎头公司 点击次数:9

在南京 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” 的战略背景下,当地科创企业数量已突破 4 万家,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逐年提升。但不少企业负责人向珏佳猎头反馈,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,常卡在 “双能人才” 短缺上 —— 这类人才既要懂核心技术,又能打通市场、管理、供应链等环节,而常规招聘渠道往往难以精准触达。

一、南京企业科研转化的 “双能人才” 痛点

所谓 “双能人才”,并非简单的 “技术 + 管理” 叠加,而是能在科研转化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角色。比如生物医药企业需要 “懂临床研究 + 市场准入” 的产品经理,智能制造企业需要 “精通算法 + 产线落地” 的技术负责人。珏佳猎头通过对南京 300 余家科创企业的调研发现,这类人才短缺的核心原因有三点:

  1. 人才供给断层: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多侧重理论,缺乏商业落地思维;而市场端的管理人才又难以理解核心技术逻辑,形成 “技术不懂市场,市场不懂技术” 的鸿沟。

  2. 企业招聘误区: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仍以 “技术履历” 或 “管理年限” 为唯一标准,忽略了 “转化能力” 的评估,比如是否主导过技术成果的小试、中试,是否有过跨部门协同推动产品上市的经验。

  3. 寻访渠道局限:双能人才多处于企业核心岗位,主动求职意愿低,常规招聘网站、校园招聘难以触达,需要更精准的猎头渠道进行定向挖掘。

二、南京企业对接 “双能人才” 的务实技巧

针对上述痛点,珏佳猎头结合服务南京科创企业的经验,总结出三类可直接落地的对接技巧,帮助企业提升招聘效率。

1. 明确 “双能” 核心需求,避免 “全能” 陷阱

企业无需追求 “技术顶尖 + 管理全能” 的完美候选人,而应聚焦科研转化的核心阶段,明确最急需的能力。例如:

  • 成果孵化期:优先找 “懂技术 + 供应链整合” 的人才,能解决小试阶段的原材料采购、设备适配问题;

  • 市场推广期:重点挖 “懂产品 + 渠道资源” 的人才,具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客户需求的表达能力,比如曾推动某类技术产品进入三甲医院或大型制造企业。

    南京某新材料企业曾通过珏佳猎头明确需求:无需候选人有 5 年以上管理经验,但必须有 “将实验室涂层技术转化为汽车零部件量产产品” 的经历,最终 1 个月内就锁定了目标人才。

2. 拓宽寻访渠道,善用猎头的 “跨界人才库”

双能人才的职业路径往往不常规,可能从技术岗转型市场,或从企业研发部跳槽到产业链上下游公司。这类人才的信息难以通过常规渠道获取,而专业猎头公司的 “跨界人才库” 能解决这一问题。珏佳猎头深耕南京市场 12 年,针对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等领域搭建了细分 “双能人才库”,不仅收录候选人的技术背景和管理经历,还标注了其主导过的科研转化项目细节。例如某新能源企业需要 “懂电池研发 + 成本控制” 的厂长,珏佳猎头通过人才库快速匹配到一位曾在电池企业负责 “研发降本” 项目的候选人,入职后 3 个月就将某款电池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15%。

3. 设计 “场景化” 面试,评估真实转化能力

面试时避免 “背话术” 式提问,而是通过场景化问题考察候选人的实际能力。比如:

  • 技术转化场景:“如果你的团队研发的某款设备,在中试阶段发现成本超出预算 30%,你会如何调整技术方案或供应链,确保项目推进?”

  • 跨部门协同场景:“当研发部门认为技术指标优先,市场部门要求缩短上市时间时,你会如何平衡两者需求?”

    南京某智能制造企业曾通过这种面试方式,淘汰了一位 “履历完美但缺乏实际解决能力” 的候选人,最终录用的候选人凭借过往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,入职后 6 个月就推动企业首款智能检测设备上市。

三、珏佳猎头:南京企业科研转化的 “人才伙伴”

对于南京企业而言,对接双能人才不仅是 “招到人”,更是 “招对人、用好人”。珏佳猎头公司作为深耕南京本土的猎头机构,始终以 “解决企业实际人才痛点” 为核心,提供定制化服务:

  • 需求诊断阶段:深入企业实验室、生产车间,与技术负责人、市场团队共同梳理科研转化的核心卡点,明确双能人才的关键能力项;

  • 人才寻访阶段:依托细分领域人才库,定向挖掘具备 “技术 + 转化” 经验的候选人,同时验证其项目经历的真实性(如联系前雇主确认项目成果);

  • 入职跟进阶段:候选人入职后 3-6 个月,定期与企业、候选人沟通,协助解决岗位适配问题,确保人才稳定留存。

南京某生物医药企业曾因缺乏 “临床转化 + 注册申报” 的双能人才,导致一款抗癌新药的注册流程延误半年。通过珏佳猎头的服务,不仅 45 天内找到了合适候选人,还借助珏佳的行业资源,为企业对接了两位临床专家,最终推动新药顺利进入二期临床。

科研转化是南京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核心,而双能人才则是这一过程的 “关键引擎”。如果你的企业正面临这类人才短缺,或不确定如何精准定义需求,不妨联系珏佳猎头 —— 作为专注南京科创领域的猎头公司,我们能以更务实的方案,帮你打通人才对接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。


相关标签:

本文标签

相关文章